“孤勇者”OPPO,為反抗不合理專利費而戰!
作者 | 布魯斯
編輯?|?布魯斯
在這個快要將人熱到熔化的夏天,不只有雪糕刺客“背刺”想要清涼一下的我們,還有通信領域的專利刺客“背刺”知名手機廠商。
不同的地方在于,買到雪糕刺客的我們可能最多也就是損失一天的伙食費,如果像小編我這樣臉皮厚一點的話還能選擇放棄;但是,被專利刺客盯上的手機廠商們,每一次正面遭遇可能都生死攸關。
好在,總有一些面對強敵仍堅持抵抗的“孤勇者”存在。
最近,國內的知名手機廠商OPPO在與芬蘭老牌通信企業諾基亞的專利戰中,迎來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進展。
據國外知名專利領域博客Foss Patents發布消息稱,7月5日,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中區地區法院(Pengadilan Negeri Jakarta Pusat)的商業法庭駁回了諾基亞的四件專利侵權訴訟。
印尼訴訟進展有利,
幫助OPPO穩固亞太市場
在這四起訴訟中,諾基亞指控OPPO侵犯該公司的000,031,184號(下稱“184號專利”)和000,030,632號(下稱“632號專利”)兩件印度尼西亞專利。它們都是關于3G和4G技術的標準必要專利(SEP)。
值得一提的是,涉案的兩件專利在諾基亞與OPPO的專利系列訴訟中的出場并非僅此一次。
前一件涉案專利與諾基亞在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的訴訟涉及的歐盟專利EP2,087,626是同族專利,名為“用于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的附加調制信息信令”,優先權日期為2006年10月30日。
后一件涉案專利與諾基亞在德國的慕尼黑地區法院的訴訟涉及的歐盟專利EP3,396,868是同族專利,名為“用于傳送天線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裝置”,優先權日期為2008年1月4日。
根據Foss Patents的說法,兩件專利各涉入這四起案件中的兩件。其中,涉及184號專利的兩起案件的駁回裁定中,法院同意了OPPO提出的一項異議,并認為諾基亞提起的訴訟不可受理;而在涉及632號專利的兩起案件駁回裁定中,法院同樣同意了OPPO提出的關于諾基亞的起訴缺少當事人的異議,確認諾基亞的訴訟不可受理。不僅如此,法院還裁定由諾基亞承擔四起案件的訴訟費用,總計大約3000元。
這一進展對OPPO而言至關重要。要知道,印度尼西亞是OPPO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如果問你,印度尼西亞手機市場近年來占有率最高的品牌是哪家廠商?不用猶豫,就是OPPO。
▲ 主要廠商2020年 vs 2021年印度尼西亞市場份額(來源:Counterpoint)
根據Counterpoint研究數據,OPPO連續多年領跑印尼智能手機市場,2021年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1.8%,出貨量超過了890萬臺。由此可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尼手機市場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不僅如此,OPPO在整個亞太地區手機市場上都處在領先的位置。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1年,OPPO以12%的市場占有率占據著亞太地區(除大中華區外)第四大智能手機品牌的地位,在東南亞地區出貨量位居市場第二名。其中,除了在印度尼西亞市場出貨量保持第一位以外,還在緬甸和越南市場位列第二,在柬埔寨、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菲律賓等地也名列三甲。
從市場的角度分析,此次與諾基亞在印度尼西亞的訴訟發生的有利于OPPO的進展,可謂“穩定了軍心”,將進一步鞏固OPPO在印尼、東南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優勢,對于OPPO在相應的國家和地區持續開展和擴大業務,有著重要意義。
尤其是對于在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被諾基亞起訴,而且剛剛被裁定暫停在德銷售部分手機的OPPO而言。
諾基亞與OPPO在德國的訴訟,還得從一年前雙方起糾紛開始說起。
諾基亞起訴OPPO,
緣于專利許可費未達成一致
諾基亞與OPPO的專利訴訟大戰始于去年(2021年)。原因簡而言之就是雙方對諾基亞專利繼續授權OPPO使用的費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諾基亞與OPPO曾經于2018年簽訂了專利授權使用協議,這份協議去年恰好到期了。在繼續授權的談判中,OPPO認為諾基亞要價過高。
這個糾紛緣由在行業內很常見,前些年媒體不斷報道的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戰,也主要是因為蘋果不滿“高通稅”的折磨。
目前諾基亞與OPPO的專利授權協議詳情并沒有被披露。但包括諾基亞在內的多家通信行業SEP權利人已經公開了5G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標準。通過對這些費用的橫向對比可以對糾紛的緣由窺見一二。
可以看出,諾基亞的5G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用雖然沒有高通那么高昂,但仍比華為的費用標準要高出一些,看上去似乎還好。但是如果結合各家在5G標準必要專利的貢獻程度來看,或許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了。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4月發布的《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華為所擁有的5G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占比為14%,位列第一,遠超占比9.8%、排名第二的高通。而諾基亞、愛立信分別僅名列第六、第七,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各自只有領頭羊華為的一半多一點(7.6%、7.2%)。
▲?有效全球專利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3G、4G時代叱咤風云的老牌廠商,在5G時代的專利貢獻率早已被后來者超越,那么5G專利許可費用還如此之高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難怪有手機廠商對此不買賬,甚至因此產生糾紛。
迫于諾基亞的訴訟壓力和自身技術實力,一些手機廠商選擇了韜光養晦,與諾基亞達成和解。但也有像OPPO一樣為數不多的廠商選擇與諾基亞“掰一掰手腕”,直面挑戰。
面對壓力,
OPPO選擇與諾基亞“掰一掰手腕”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諾基亞對OPPO的起訴地點據報道已累計達到10個國家,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最新進入起訴地點名單的,是諾基亞的大本營芬蘭以及同為北歐國家的瑞典,諾基亞于今年5月9日在這兩個國家向OPPO提起了訴訟。
在此次于印尼獲得有利進展之前,OPPO在歐洲的訴訟一直不太順利。而在眾多案件中,最引人關注的,則是雙方關于哪家法院對裁判一個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的SEP授權使用費率擁有管轄權的爭論——諾基亞認為應當在英國法院進行,而OPPO則堅持應當由中國法院來裁判。
去年7月,諾基亞在英國起訴了OPPO專利侵權。僅僅大約兩周后,OPPO便在中國的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了諾基亞,指控其在SEP授權使用費率的談判中未遵守FRAND承諾,并請求該法院裁判出FRAND的SEP授權使用費率。
今年7月11日,英格蘭及威爾士上訴法院駁回了OPPO關于暫停該訴訟并將其移送至中國進行的申請。OPPO的理由很明了:OPPO一半以上的手機都在中國銷售,應該在中國進行審理。但是該英國的上訴法院沒有同意OPPO有關管轄權的異議申請,而是維持了原裁定,認為諾基亞可以在英國繼續其訴訟,理由是涉案的專利都是英國專利。涉案的三件歐盟專利(也是英國專利)分別是EP(UK)2,070,217B1、EP(UK)2,087,626B1和EP(UK) 2,981,103B1號。它們都是關于3G和4G技術的SEP。
在審理中,OPPO請求法院參考2021年其與夏普的另一起SEP糾紛勝訴案件,并認為歐盟關于商業訴訟管轄權的某些規定不再適用于英國脫歐以后發生的訴訟。2020年10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確認中國對全球SEP授權使用費率具有管轄權。夏普就該判決上訴到了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維持了原判決。
除了英國,德國也是諾基亞起訴的地點之一。今年6月21日,德國的曼海姆地區法院判定OPPO和一加(OnePlus)侵犯了諾基亞的專利EP1,704,731,該專利涉及Wi-Fi技術。兩周后的7月5日,該法院又判定OPPO和一加侵犯了諾基亞的另外兩件專利EP2,981,103和EP3,220,562,它們都是涉及4G和5G技術的SEP。該法院對OPPO和一加簽發了禁令,要求停止在德國銷售部分侵犯涉案專利權的產品。
對此,OPPO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堅決反對專利不合理高價收費,堅決反對以訴訟脅迫被許可人談判和接受不合理高價許可費的惡意行為?!彼€提到,OPPO尊重知識產權并倡導合理收費,倡導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許可人和被許可人之間的知識產權爭議,互相尊重專利價值?!坝脩艨梢岳^續使用他們的OPPO產品,獲取軟件更新以及服務?!監PPO 相關負責人表示。
OPPO自2018年進入歐洲市場以來,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狀態,2021年OPPO的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78%,成為歐洲市場第四大智能手機品牌。其中,西歐市場是OPPO發展最迅猛的區域,94%的年增長率十分亮眼,在德國的增長率甚至達到了夸張的154%。
不過,相比于亞太市場,OPPO在歐洲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法庭爭奪,OPPO的主“戰場”暫時都還在亞太地區。所以正如上文所述,OPPO在印尼訴訟中取得的有利進展,或許比歐洲“戰場”的失利要更關鍵。
況且,OPPO也早已不是若干年前的手機行業“小透明”了——現在的OPPO已然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知識產權布局。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1年11月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中,OPPO位列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排行榜第八。
▲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10個申請人,OPPO名列第八(來源:WIPO)
并且,OPPO已經在中國多地以及德國的曼海姆、慕尼黑、漢堡等部分地區的法院也對諾基亞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相關鏈接
法律訴訟通常要經歷較為漫長的訴訟周期,而像諾基亞與OPPO這樣復雜的系列訴訟就可能要花費更久。所以一時一案的勝負或許還不足以為雙方的這場“專利戰”注解。目前總體來看,雙方在訴訟中互有勝負,“專利戰”已進入拉鋸階段,究竟如何走向,不妨且行且看。
不過,在老大哥華為退出海外手機市場頭部競爭之后,像諾基亞之類的專利大戶將矛頭直接轉向OPPO等其他手機廠商,此時OPPO挺身而出,對不合理許可費果斷說不,頗有些“孤勇者”的味道。
蘋果起訴愛立信
手機廠商寧失市場不低頭
“孤勇者”未必“孤單”。至少在反對專利不合理高價收費上,蘋果早已先一步邁出了探索的拳頭——無論是與諾基亞、高通,還是愛立信,蘋果都曾嘗試過訴訟抗爭。
巧合的是,最近蘋果在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也被另一家老牌通信企業愛立信“背刺”了。
7月8日,蘋果收到來自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法院的一份禁令,這是法院同意了愛立信針對蘋果部分產品申請的禁令,這意味著支持5G的iPhone、iPad等產品將暫時在哥倫比亞市場下架。
愛立信與蘋果曾于2015年12月簽訂2G/3G/4G專利許可協議,2020年底到期。續約談判中,雙方同樣因費用問題未能達成一致。
2021年10月,愛立信在美國德克薩斯東區聯邦地區法院對蘋果提起訴訟,聲稱蘋果試圖不公平地降低專利許可使用費。蘋果隨后于2021年12月提起訴訟,指控瑞典公司在專利許可談判中使用“強硬手段”,違反了FRAND承諾。此后雙方你來我往,在歐洲、美國等地均有糾紛。
但是面對此次愛立信的“背刺”,蘋果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蘋果了。蘋果迅速在德國慕尼黑地區法院起訴愛立信侵犯蘋果的4G技術SEP。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蘋果向對手發起的第一件SEP侵權訴訟。
在如今5G技術專利許可使用費高企的背景下,蘋果、OPPO等在內的一眾消費電子設備廠商“揭竿而起”絕非偶然。
實施專利的手機廠商,交完2G/3G/4G/5G SEP專利權人要的許可費,利潤空間已經極其有限,真就相當于“白干”。
例如華為今年發布的2021年財報中,由于遭遇“制裁”,消費者業務營收下滑49.6%,賣手機很難賺錢,主要靠企業業務盈利;小米雷軍也曾表示,小米手機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如果手機廠商不依靠其他業務而僅靠銷售硬件養活自己,恐怕早就破產了。
▲ 全球主要手機廠商利潤率。2021年Q2蘋果拿走全球手機市場利潤的75%,三星拿走13%,其余國產品牌僅分走12%(來源:Counterpoint)
手機廠商難以承受如此巨額的開支,只能選擇放棄部分市場,向他們認為不合理的許可費說不。強如蘋果,亦是如此。
在印度尼西亞訴訟新進展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之后不久,諾基亞發布聲明稱:“印度尼西亞的決定是基于純粹的程序性理由——與案件應當包含哪些當事人有關——并不是實質性決定。這絕不是對我們與OPPO之間商業糾紛事實的判決?!毖酝庵?,現在談論印度尼西亞訴訟的輸贏還為時尚早。
筆者無意也無權對訴訟本身的走向做判斷,但是筆者認為這句話或許應該被置入更宏觀的語境中去看待。法律訴訟的輸贏,或許能讓一家公司收獲一時,但卻不可能收獲一世。躺在SEP的“功勞簿”上吃老本,終究會坐吃山空。
在這個群雄并起逐鹿5G的時代,通信行業的發展也在悄悄地迎來洗牌。希望諸如OPPO之“孤勇者”精神,能鼓勵更多中國企業以技術創新為根本,打破舊時代不合理的藩籬。只有不斷投入研發,不停擁抱創新,才是一家企業真正立足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
(圖片來源 |?網絡)